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
您所处的位置:首页 >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> 正文

胡抗美 北京六人书法展述评

发布日期:2014-10-27  来源:博宝艺术家

2007年6月16日,北京六人书法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幕。六人,即胡抗美、李胜洪、曾翔、王家新、徐海、杨涛。胡抗美所作序言云:“冠名为六人展,完全是六个‘情投艺合’的同道凑在一起,率意地创作一些作品,搞一个小型的书法展览。”河南虽称书法大省,然而这样的展览毕竟不多。

  六人者,皆书名藉甚,为当代名家。说“情投艺合”,只是某些艺术观念相合,并非性相近、习相若。所以展厅中六人作品,各不相染,综而观之,如众峰削立,不作远山一带,其自由精神、独立品格,一一可扪。我想,这是从事艺术者最本质、最可贵的一面。写我自家字,固不随人作计也。近世书法发展,展览功莫大焉。而展览就会导致展览字,展览字就会强化共性的趋同而削弱个性的张扬,过于预期展厅效果、过于预期奖项,人的个性因素、精神因素就会褪化乃至淡出。此所谓大树有枯枝,也是自然规律。或乃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,书法的发展不仅需要巨无霸的展览,也需要小型展览;需要评审机制下的展览,也需要同人雅集式的展览;需要带着奖项预期的创作,尤需要领异标新、任情适性的创作。六人者,皆曾饮誉重大展览,功力才情自不待言,而一时雅集,脱尽束缚,达其情性,形其哀乐,使人见其书迹想见其人,是为六人展意义所在,也是对中原书坛形成冲击的原因所在也。

  曾翔先生命以小文记其盛。坐井观天,于予何敢,而夜航放谈,正待识者伸脚。乃分述如次。

  胡抗美

  胡抗美先生草书迥异于人,卓立书坛,有目共睹。其任职中枢,参知和羹,因而老成持重,不激不厉,举步成规,穆然儒雅气象;而当其寄兴诗书,铿锵激越,波诡云谲,崔嵬陆离,不可方物,是为一奇。其书以阁帖为本源,以二王笔法为支撑,往往以布白密不容针,营构整体浑然气象;而方其创作,则作草如作楷,动静合宜,节奏参差,是为另一奇。顷见此次展出作品,间或羼以怀素、徐渭之意,时或运用涨墨、飞白效果,透露出其草书正以加法丰富内涵。盖胡抗美先生胸次之高,领袖侪辈,以草书为主攻方向,尤其知难而进,当然是志在与古人争一席地吧。

  看胡抗美先生草书印刷品,则不及原作远甚。这主要是因为笔墨效果及原作的质感、量感,无法通过印刷全息传递。同时,也说明笔致和结体的准确性尚不及古人。另外,大量的尖笔虽然收到锋芒外曜之效,但似乎有碍于返虚入浑之境。草书至难,我也只是猜度,不知胡抗美先生以为然否。

  李胜洪

  李胜洪先生的作品风格在中国书法院的背景下,反而显得“另类”。这是因为,在美术观念对书法渗透之后,中央美院、中国书法院教学体系的明显特色是对造型的强化。而李胜洪先生则应走的是相对传统的路子,大概以唐楷为基,行书则二王、颜真卿、米芾等一路学下去。用笔则于使转自然中略加入碑的生涩感,结字以平正为主,不炫奇巧;章法则行列井然,不事变怪。这样的写法,属于渐修渐进的模式,最终当以气息、境界胜人。展览作品中《杜甫客至》,老笔纷披,错彩生金,文质彬彬,意味隽永,可谓合作。

  尚无缘拜识李胜洪先生,私自揣度李胜洪先生小字胜于大字,紧致之字胜于张扬之字。展览作品中,有些放笔而书的字,似不免有散缓不收之弊;而其落款往往精于正文,于平正之中,内蕴精密。也许日居月诸,李胜洪先生创作不以创作为意,愈发自在、自然,遂不期然而大放光芒。前辈大师,多是如此耳。

  曾翔

  曾翔先生一直是书坛风云人物,潮头浪尖,尽得掌声,当然也多遭物议。平心而论,曾翔对于碑派书风、民间书风的开拓,功莫大焉。他是擅于把所做事情做到极致的。为人,一副热心肠,平易而真诚,谦谦君子;而酒阑兴发,呼天抢地,发扬蹈励,如入无人之境。其平易而真诚,不妨其圆融通透,惯于世路;其呼天抢地,又绝非借酒使性,而转为襄助大局。为艺,则不拘篆隶行草,或紧收中宫,气象萧森;或渴骥奔泉,乱石崩云,也是占据两极,力避凡庸。所谓无过无不及、不偏不易,为曾翔先生所不取,他营构的是狂狷之美。似乎与生俱来的形式感悟能力,帮了他的大忙。线条的金石气息是他的看家本事,不论他的结体如何变怪拗峭,皆出之以淳厚的线条,所以其书奇巧而不怒张,诡谲而不妖媚,总是有一丝熟悉的温煦,打动人心。

  曾翔先生的书法风格,早为书坛熟知。我有时猜想,如果曾翔先生找出一种或一类有历史感的书迹,以之为依据或借鉴,对自己的风格加以强化、纯化,会不会接受面更多一些呢?当然,那样也许有了机心,便不利于浚发灵台,也未可知。

  王家新

  2004年夏,我到北京采访张荣庆先生组织的华宝雅集,第一次见到了王家新先生。之前,我对王家新先生的书法并不熟悉。当时在华宝斋见其挥毫,不假思索,而辞采横溢,行间动荡,天花乱坠,真是才情逼人。很难指出其行草书本于何家,约略于徐悲鸿有些相通之处;至少,属于碑派的格调。虽以碑为基,而不乏疏放妍妙,这是他的长处。苏轼论文,有如泉眼不择地汩汩而出的譬喻,要者仍是妙造自然为上。王家新的书法,体势多变,而其变化,随缘生机,脱落模墼,正所谓得鱼忘筌。现在,很多人以集字为能事,这种自然书写状态,就愈发可贵了。隶书先前不曾见,结字甚佳,而行笔酣畅,足称能品。

  如果说帖派尤重点画起止、行笔轨道,总之是笔致的多变和精准,那么,碑派则更重点画中截,即重视行笔的过程。所谓金石之气,不在首尾,而在中截。我认为王家新先生行笔得流美为多,而得迟涩略少。倘或点画加以圆劲,则字就会立体感更强,更加令人神往,临水成龙,当可期也。

  徐海

  徐海先生的大名,早已如雷贯耳,这次莅临中原,我才有缘识荆。见其风趣诙谐,聪明睿智,果然不同凡响。这次来郑州,徐海是三十年前故地重游,而且联系上了小学时的老师,言之满座唏嘘。可见徐海先生是性情中人。徐海先生篆刻最有名,而书法中,也以篆书最有名。可惜我只认识常见的小篆,大篆以上,茫无所知,也不好措词了。我想,研究出一个自己的形式不容易,把这种形式固定下来,得到大家的认可,是需要极其敏感的。这是一个书法家有大成就的必要条件。其篆书枯瘦清瞿,如不胜衣;演而为隶,迹近石门,极意辐射,翩然欲仙。行草则亦重造型,不蹈故常,令人耳目一新。

  而展出作品中,有《文徵明跋李公麟揭钵图》一幅,楷书,造像体,用笔率意,结字稚拙,隶意沛然。此似古非古,似今非今,似丑似俊,似率意似精工,玩之不觉为倦,甚惬鄙意。这样的作品,在徐海先生的作品中,可能属于较“老实”的作品。这也说明我的审美眼光,尚需进一步提升。

  杨涛

  杨涛先生我不是太熟悉。看简介,1995年已经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;2004年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王镛工作室,获文学硕士学位;现在,又从王镛先生读博士。其于书法孜孜不倦,一日千里,可想而知。在六人中,杨涛先生可能是美术化、构成化、形式化最彻底的,我实在无法指认杨涛先生书法的来龙去脉,一派墨迹,构成了有意味的形式,以与习见书法作品迥异的姿态,冲击乃至撕裂着传统的理念。因此,传统的评论体系在他的作品面前,乍然失语,无从措手。我觉得,按篆书、楷书、行书这样分类来讨论他的作品是不得力的,所以最好分为静态书体和动态书体。其静态书体积点为线,满含苦涩,结构支离,盖不复以文字为念矣;然而到了动态书体,似乎又回到了文字中,解构重组的程度一时收敛,而行笔匆匆,少了些沉着,倒多了些飘忽。

  大概别出心裁,布白奇诡是其所长;而动态书写中线条略嫌轻浮。如《钱起远山钟》中,“水浅”二字之弱、“鸟”字之失度,似尚可锤炼。当然,这是否为杨涛先生有意为之,也未可知。

  瞎子摸象,难免强不知以为知。然而愚意出于真诚,想诸公必鉴而谅之也。

  2007年6月26日凌晨

 

名家推荐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09 艺术名家 版权所有 中瑞洋洋(北京)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京ICP备09034196号-1 联系电话:13366119778
本站网址导航:www.arfetv.cn www.arfetv.com www.hongbao.tv 中文名称:收藏天下 收藏天下网
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